-
-
-
公众号 -
我们 -
一、总氮是什么?
总氮(TN) = 有机氮 + 氨氮(NH₃-N) + 硝态氮(NO₃⁻-N) + 亚硝态氮(NO₂⁻-N)
● 有机氮:藏于蛋白质、氨基酸等有机物中,需先分解为氨氮才能被处理;
● 氨氮:生活污水(厕所 / 厨房排水)、工业废水(化工 / 食品加工)、农业面源污染(化肥流失)是主要来源;
● 硝态氮 / 亚硝态氮:氮循环中间产物,易在水体中迁移转化。
二、总氮超标有多危险?
01
对水质的致命影响:
● 水体富营养化:藻类爆发(淡水 “水华”、海洋 “赤潮”),遮挡阳光导致沉水植物死亡;藻类衰亡消耗溶解氧,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窒息;部分藻类释放藻毒素(如微囊藻毒素),危害水生生态链。
● 水质恶化连锁反应:透明度下降,散发异味,丧失饮用水 / 景观用水功能;硝酸盐超标水体渗入地下,污染地下水;对人体的潜在威胁。
● 急性中毒风险: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,导致 “高铁血红蛋白症”,表现为紫绀、呼吸困难(婴儿尤为敏感)。
● 长期健康隐患: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胺类物质生成亚硝胺(一类致癌物),增加胃癌、肝癌风险;污染水源灌溉农作物,通过食物链累积毒素。
三、总氮超标为什么难治?
01
工艺缺陷:传统脱氮流程的 “先天短板”
02
水质波动:复杂成分的 “突击考验”
工业废水冲击:
● 突发高浓度氨氮 / 有机氮废水(如制药、焦化废水),超出系统处理负荷;
● 含难降解有机物(如吡啶、氰化物)抑制微生物活性。
管网混流问题:
● 雨污合流制管网在雨季大量稀释污水,导致碳氮比失衡;
● 农业面源污染(化肥、畜禽养殖废水)季节性汇入,引发周期性超标。
03
运行管理:细节失误的 “蝴蝶效应”
● 环境参数失控:pH<6.5 或>8.5 时,硝化效率下降 30% 以上;温度<10℃时,反硝化基本停滞
● 污泥龄不合理:污泥龄<10 天,硝化菌无法富集;污泥龄>30 天,污泥老化导致处理效率下降
● 设备故障隐患:曝气系统堵塞(缺氧池溶氧>0.5mg/L)、回流泵损坏(内回流比<100%)
四、处理方案怎么选?
01
生物脱氮法:主流工艺的优化升级
02
物理化学法:应急与特殊场景首选
03
新兴技术:未来脱氮的破局方向
● 膜生物反应器(MBR):膜分离截留微生物,污泥浓度提升至 8-12g/L,总氮去除率稳定在 85% 以上(适合用地紧张的城市污水厂);
● 电催化氧化:通过电极反应直接降解硝态氮,无需微生物参与,耐低温(5℃以下仍有效),但能耗成本较高(2-5 元 / 吨);
● 功能材料吸附:研发新型碳基 / 沸石吸附材料,选择性去除硝态氮,适用于地下水修复。
五、超标排放后果多严重?
根据《水污染防治法》及地方排放标准:
① 罚款标准:
● 超标 1 倍以内:处 10-30 万元罚款;
● 超标 1-3 倍:处 30-70 万元罚款;
● 超标 3 倍以上或造成严重生态影响:处 70-100 万元罚款,并处停产整治。
② 信用惩戒:
● 纳入环保失信名单,影响招投标、信贷融资;
● 重点排污单位超标,需向社会公开超标原因及整改方案。
③ 刑事责任:
● 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(如引用水源污染、大面积水生生物死亡),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,最高面临 3 年有期徒刑。
六、企业自查清单:5 步快速诊断
① 测指标:每日监测进水 / 出水 TN、氨氮、COD、pH、水温;
② 查来源:工业企业排查生产环节(如化肥合成、畜禽养殖废水)是否存在跑冒滴漏;
③ 看工艺:核算碳氮比(C/N 建议 4-6:1),检查曝气 / 回流设备运行参数;
④ 检管理:核对污泥龄、排泥频率,查看历史运行记录中的水质波动事件;
⑤ 备预案:储备应急碳源(如葡萄糖)、制定超标排放应急预案。
从 “治理” 到 “预防”,守护水生态最后一道防线
总氮超标不是单一环节的问题,而是水质、工艺、管理的系统性挑战。对于企业,需建立 “源头减排 - 过程控制 - 末端提标” 的全链条管控;对于公众,减少含氮污染物排放(如合理使用化肥、避免生活污水乱排)也是重要一环。
记住:达标排放不是终点,而是环保责任的起点!